傳說古時候有兩座大山,一座叫太行山,一座叫王屋山。這兩座山從山下到山頂,有一萬多丈高。繞著山走一圈,有七百里,它們原來位于冀州的南部、黃河的北岸。
與兩座山正對著的北山腳下住著一戶人家,當(dāng)家的是一位快九十歲的老人。老人很善良,但脾氣倔犟,只要他認(rèn)準(zhǔn)了的事,哪怕別人說不可能,他也會固執(zhí)地做下去。人們認(rèn)為他過于認(rèn)死理,也就是“愚”所以都叫他“愚公”。
太行、王屋兩座大山把他家門前的風(fēng)景全部擋住了,而且家人出門辦事也沒有一條道路可以直通外面,必須先繞著大山走一大圈,非常不方便。于是,有一天,他把家人都叫到跟前來,對他們說:“門前那兩座山,我厭惡它們已經(jīng)很久了!它們擋在那里,每次我們出門辦事,總要兜個大圈子,實(shí)在很不方便。我想把它們搬走?!?/p>
家人都覺得老人的話很有道理,但他的妻子提出疑問:“憑您的力量,連魁父這樣的小山都不能削減,又怎能把太行、王屋兩座山挖平呢?況且,山上的土石又放到哪里去呢?”
愚公想了想,說:“我們把它們移到渤海去?!甭犓@么說,妻子不再說話。
于是,愚公帶領(lǐng)大家即刻動手,挖土的挖土,運(yùn)泥的運(yùn)泥,干得熱火朝天。
離愚公家不遠(yuǎn)處有一戶人家,丈夫死得早,寡居的妻子和她剛剛七八歲的小兒子生活在一起。小孩看愚公家的人干得這樣津津有味,也蹦蹦跳跳跑來幫忙。
從兩座大山到東方的渤海,路途遙遠(yuǎn),等他們車?yán)鹛?,把泥土運(yùn)到渤海再返回來,半年的時間就過去了。但是,他們一家人并不認(rèn)為這會妨礙他們移山的計(jì)劃,仍是日夜不停地挖掘、搬運(yùn)土石,周而復(fù)始,鍥而不舍。
太行山和王屋山下有一條河,河水沿著山腳蜿蜒流出,在大山的拐彎處河道變寬,拐個彎匯入另一條河。這兩條河的交匯處有一片三角洲,土地肥沃,水草豐美。三角洲上也住著一位老人。這個老人喜歡動腦子,凡事都會認(rèn)真權(quán)衡利弊,再做出選擇。大家都認(rèn)為他很聰明,所以叫他“智叟”。
愚公帶領(lǐng)家人移山的事情被智叟知道了,智叟覺得愚公真是愚不可及。他拄著拐杖,步行了好長一段路,來到愚公和家人勞作的地方,說:“老頭,你先歇口氣。我來問你,你這是干什么呀?”
“我想把這兩座大山搬走?!庇薰^也不抬地回答。
“唉,你真是太不聰明了!我問你,你覺得是移走兩座大山容易,還是搬家容易呢?”
“當(dāng)然是搬家省力。”愚公回答。
“那問題不就解決了嗎?你移山不就是因?yàn)樯綋趼妨藛??你搬到山外邊去,它們不就擋不住你的路了嗎??/p>
“問題是我不想搬家!”
“唉,”見愚公這么倔,智叟嘆了口氣,“果然是個愚公,真是名不虛傳啊!”但他還想最后勸他一次,于是又說:“你們干了這么久,連半個小山尖也沒能搬走。想一想,就憑你們幾個,整座大山能移走嗎?”
聽了這話,愚公放下鎬頭對智叟說:“人們都說你聰明,我看你得見識還不如寡婦個幼小的孩子。沒錯,我是老了,可我還有兒子、孫子呀。即使我死了,他們還會繼續(xù)挖;等我的兒子們死了,孫子接著挖;孫子死了,孫子的兒子再接著挖。這樣,兒子又生孫子,孫子又有兒子,子子孫孫沒有窮盡,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,為什么會移不走呢?”
這下,智叟無話可說了。他無奈地?fù)u搖頭,拄著拐杖一步一步返回了三角洲。
不料,他們的對話被手握長蛇的山神聽見了?他還真怕愚公把山移到海里去,連忙向天帝報(bào)告了這件事。天帝聽了,覺得很好笑,但是又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動。于是,他找來夸娥氏的兩個兒子,讓他們趁著夜色,把兩座山都背走了,其中一座山被背到了朔東,另一座則被背到了雍南。
從此,冀州的南部,漢水的南面,沒有高山阻隔了,愚公一家也不必再繞道而行了。